都昌是江西省“24+1”省定贫困县,全县有3个深度贫困村,和合乡双峰村是其中之一。2017年12月,都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员干部朱景山,被派驻到双峰村担任第一书记。从县城走进农村,从机关融入村民,自上任的第一天起,朱景山就把第一书记的职责扛在肩上,与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帮扶队员一起,改变落后面貌、打造致富产业、激发脱贫动力……用真情和实干,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2017年12月,朱景山毅然扛起了双峰村的脱贫攻坚重任。
为了寻求脱贫之策,朱景山从到村的第一天起,就深入各个自然村调研,遍访全村90户贫困户334人。通过走访昨天、查阅档案、实地查看…… 朱景山很快就熟悉了情况,摸清了底数,找到了双峰村深度贫困的三大“结症”:村级基础薄弱、缺少脱贫产业、内生动力不足。
怎么突破这三大瓶颈?“以党建为引领,改善村容村貌、补齐产业短板、激发内生动力。”朱景山理清了发展思路。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朱景山深知,要开动双峰村这列“火车”,关键是党支部这个“火车头”。只有 “车头”动力强劲,“火车”才能跑得快。朱景山走访村里多名党员干部、老队长、理事会成员,谈心谈话、听取建议。他每月都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开展党日活动,为村里党员上党课,宣讲党的扶贫政策,营造脱贫攻坚良好氛围。
同时,朱景山和驻村帮扶队友、村干部一边入户走访、摸清贫困户基本情况、宣传扶贫政策,一边完善各种软件资料,建立台账,逐步使双峰村脱贫攻坚工作步入良性轨道
“车头”加满了油,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像朱书记给我们讲的党课一样,要幸福就要奋斗,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老党员詹美林说。
大量的老旧房屋,环境卫生脏、乱、差,部分自然村没有水泥路、入户便道,这些薄弱的基础,制约着双峰村的发展。 为改变落后的面貌,朱景山认为,要把村庄整治作为脱贫攻坚战的主攻方向之一。他和村干部、驻村帮扶成员一起,到每个自然村实地测量入户便道、公路、水沟等数据,为村庄整治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他组织召开多次村民大会,宣讲政策,倡导村民移风易俗,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筹集项目资金,朱景山到处奔走,对每个村庄整治项目公示公开,提高群众知晓度,取得绝大多数村民支持。最终,双峰村争取资金800余万元,实施了24个村庄整治项目。修缮池塘,新修4600余米入户便道,改造11000余米水沟,新建村民文化活动广场……这些惠民利民的项目,在2019年9月份全面完工,彻底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改变了原来落后的面貌,增强了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现在村里每户家门口都是水泥路,比以前生活要好的多,都要感谢朱书记和村干部们……”。贫困户占三九说。如今村内干净整洁,村民们都喝上了放心水、住上了安全房。
双峰村人多地少,发展经济主要依靠农业种植,产业结构单一。如何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增强“造血”功能?朱景山和驻村帮扶队员一起,在探索中找对目标,精准发力。
通过深入走访摸底,掌握村情民意,朱景山立足双峰村实际,与村“两委”及驻村帮扶队商议,制定了全村产业帮扶规划,又因户施策,为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制定具体的产业帮扶措施。
近两年来,全村发展大大小小的产业项目60个,吸纳大户2个,联结5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个个喜笑颜开。
贫困户占三九,听从朱景山的建议,从2018年开始承包50亩农田进行虾稻共作养殖,这两年家里的生活过的越过越好。“朱书记不仅联系了承包的场地,还请了专家培训养殖小龙虾的技术,我对致富奔小康充满了信心。”占三九说。如今,村里建成的2个虾稻共作养殖基地,面积350余亩,辐射带动19户贫困户参与。
此外,双峰村还建成了2座100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贫困群众可以从中获得收益。
双峰村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出外务工,留守家园的以“老弱病残”居多,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朱景山觉得,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基础上,更关键还是要让贫困群众掌握技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目标。
在外务工青年占昌明,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销售经验,有返乡创业的打算。朱景山动员占昌明,在双峰村创办方兴雨伞厂,租赁村里436㎡的扶贫车间,加工雨伞,带动21户贫困户,4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扶贫车间不定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工人进行技能培训,现场讲解、手把手示范操作雨伞制作工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让贫困户获得更多收入。“伞骨之类的配件可以拿回家,加工制作好按件计发工资。如果少了零件,有人会送到家。不出门就能增加收入,真好!”贫困户叶六妹说。
村里有部分贫困户,有发展种养产业的愿望,但缺乏技术支持。朱景山联系县劳动就业部门,邀请专家,把种养技术培训班办到了家门口。“全村有65人参加技能培训,目前有40余户贫困户自主发展种养产业,通过种植油茶、养牛等,增加家庭收入。”朱景山说,通过技能培训,为贫困户和村民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更足了。
贫困户占太洋的儿子占昌杰,2015年在医院被检查出尿毒症,这些年复诊、住院、定期做透析的费用,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大量外债。朱景山为占昌杰办理了慢性病卡,多次前往县医保部门、民政部门、保险公司为占昌明办理医疗费用报销手续。“都是朱书记跑前跑后,我年纪大了,根本不懂这些办理程序。”占太洋说,多亏了朱书记的帮助。
2018年,医院为占昌杰找到了合适的肾源,但手术和后续治疗的大笔费用,让占太洋一家犯起了愁。朱景山立即通过网络,发动同事、朋友和网友进行捐款,筹得爱心款6万余元。“当时入院,已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和借来的钱,如果不是这笔捐款,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占太洋逢人就夸朱景山的好,还送去一面锦旗表达谢意。
近两年来,朱景山跑前跑后,为双峰村48户贫困户办理慢性病卡,为10余户村民办理医疗报销费用50余万元。协调电改项目、解决邻里纠纷……一桩桩一件件为民解难题的实事,都记在了双峰村贫困户的心里。朱景山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第一书记、最美扶贫书记提名等荣誉。面对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赞誉,朱景山坚定地说:“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把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作为自己想事情、干工作、谋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2019年是都昌县脱贫摘帽之年,第一书记朱景山的扶贫之路还在继续。(李韧)
来源:九江都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