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四月烟雨下的江南, 这是一季雨晴不定的春天, 大概, 这也是都昌棚户区守望的 最后一个春天的雨季! 暴雨骤歇, 镜头里的天空呈灰色, 而被雨水冲刷过的嫩叶越发新绿, 樱花也自然是烂漫! (文中图片均可点击看大图)
小编今天是来看花的吗? 绝不!!! 如火如荼地进行, 看一眼少一眼的都昌老街已 开始七零八落。 2018年4月2日, 撑开雨伞, 漫步在老街, 镜头记录角角落落, 如不是要上班, 我该会走至夜幕降临。
[wxaudio]http://zhangmenshiting.qianqian.com/data2/music/de4348a79565b27018a8b1922f6b56c9/553542602/553542602.mp3?xcode=d093a4099a810fe4b6f28ebc1a3b5868[/wxaudio]
北楼(陈柏霖(2))△ 点击收听音乐看下文
今天走过的这些地方,它有些破旧、它有些年头、它有些老了。但这里有我喝剩的啤酒、我爱过的深秋,我的孤独和自由。
如果你住在都昌县城,大概会知道这里!六七十年的老房子,时过境迁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趁着还没拆,我们再去看看老街即将消失的街景吧!
1 老街现存的样子,还好赶上你还在...
这是我第三次来老街采编,虽然下着雨,街上倒还能看到些熙熙攘攘的人群。站在楼上我被这个街角吸引了许久,盯着街心花园的一角,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下象棋的下象棋,打扑克的打扑克,其乐融融地享受着他们的老年乐趣。
在我们这一代和上两代人的记忆中,街心花园是都昌是大家的休闲之地儿,也是另一个人群的营生之处,有几个老爷爷在这排成一排,他们靠双手补贴家用:配钥匙、修鞋、修伞。这也成为街心花园特有的风景线,架起大雨伞,春秋冬夏,他们从不缺席,要是有一天他们突然不来,你一定会觉得自己走错了地儿。
老电影院,七八十年代,看电影盛行一时,至今,老电影院已衰败,被都昌三个新起现代化影院所取代,还好,高中时期我与同学到过这家影院看了第一场电影,也是在这个影院看的最后一场,你呢,在这里看过电影吗?
房子门前的树已长到五层楼那么高,大概主人将它种下也有好多年了吧?孩子们在这个二层楼的过道中跑来跑去,分不清危险与否,这是他们成长的家,家就是最安全的港湾。小时候我们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
走进西街小巷子一处私房里面,不禁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奶奶家的平房,院子里摆放着盆栽,地上也是这样的青砖,缝隙里布满青苔。翻开一块砖,顺着湿润泥土的缝隙,就有可能发现蚯蚓的踪迹,这样的春暖雨后,不正是捉蚯蚓钓鱼的季节吗?
年代久远已经风化发白的对联,褐色木门 ,过年新贴的门神......不知道这间屋子度过了多少春秋 ,但这大概是它最后一次吧。 看到我来拍照,老人说:“妹啊,你怎么不早点来,都拆得差不多了......”
拆迁工作正在进行中,住户都在认真讨论着要搬去哪里,听起来有对这里的不舍,但更多的还是对新生活的向往,繁杂的电线随处可见,这也算是棚户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对于在这生活的人们来说,这也是一处极大的安全隐患。
2 老房子弥足珍贵的痕迹, 随手拍都是回忆
我幸福于眼前的一切不再停留在彩色照片,带给我很多童年的回忆。特别是这架木柴炉。希望这样的景象能一直存在,不被时代冲走。
而同时,又替主人担忧,希望他能早日搬迁到新家,大红色的粗体“拆”字跃然墙上......
越美好的事物,越是危险。像极了炊烟,镜头下,它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而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这是他们的一日三餐,年复一年,直至他们要住进另一栋楼房,以另一种方式去生火做饭......
在这里,炒锅和油盐酱醋才是好搭档。巴掌大点的地儿,简易的储物架,撑起的却是这里主人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木板墙体瓦房,在县城里已很难见到,一棵长长的竹子是晾衣杆,后院里停着一排麻雀歇脚,叽叽喳喳唱着过往和春天的故事,你们可知道,不久之后,这里是密集的高楼,你们再也不好歇脚......
这是一家有小院的民房,院子里有一棵我叫不上名的大树,半棵树的枝桠已伸出墙外,它向往春天,也渴望新生,可真有了这一天,你的主人又会怎么安置你呢?二楼的大红色灯笼高高挂着,和这老房子一样以最有力的姿态讴歌着生活。
金街岭的一栋楼房,老款的路灯矗立,院墙门头上长了草,墙上生有青苔,大概它们还不知道这是它们能依附于老房子的最后一个春天吧......
通过昏暗的光线,看到这户人家的厨房,只剩下厨房用品和潮湿的空气为伴......
3 街边,是老人们努力生活的背影... 西街早已破旧,早已被岁月磨掉了新迹 。记得20年前路过这,有一位剃头匠人,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看见如此熟悉的身影,老人在这理发一理就是几十年。每个人的背影都是独一无二的,但相同的是,他们都目视前方,向前进,向前走。
△西街理发
还记得小时候一个一个掰着吃的排饼吗?西街这家店陪着我们80后成长,现在,我们中年了,店老板也已古稀,店面也要搬迁,所到之时,店家刚端一框刚出炉的排饼,透明油纸之下,它们还在冒着热气,不论老街还是新城,生活都是这样热气腾腾。
△西街排饼
随处走走,竟发现了一个裁缝铺。手艺匠人邀请我去她工作的小屋看看,不到7平方的小屋,处处可见这老房子独有的生活细节。
裁缝铺小屋的一角:摆放着许多五颜六色的棉线还有一台老式收音机,一台锁边机也有年头了,老板说这家店已经开了三十多年。我不敢想象这是2018年4月我镜头下拍到的,觉得心酸又幸福,准确的说,是矛盾。
店老板是位大姐,墙面上挂着大姐做过的样衣,我问:“大姐,可以帮我订做一件衬衫吗?”大姐说:“衬衫没有合适你的布料了,要拆迁了,我一时不再进新的布料。”
△老电影院旁裁缝铺
不知道拆完迁这些看起来已被时代浪潮抛弃的手艺人是否还会继续开店......
4 棚户区另一片勃勃商机,应任远中学而生 老一中,现在被改名为“任远中学”,任重而道远,身为都昌年代最久远的中学,在取名上被赋予历史责任感,虽然早已桃李满天下,但从不骄傲于自己的功劳,这就是都昌的老牌中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学生的地方就有生意。临近老一中,西街当年也因此而繁荣热闹,餐饮、学生用品,生意做得火热,而现在,这条街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已不再像从前那样繁华,也不再拥挤。
因学校而衍生的商业
交通提示牌立在西街的坡顶,依旧能看出当年崭新之时的朱红,岁月的摧残已让它变为铁锈红,边缘已腐蚀破落,而无论时间怎么推移,它被赋予它的责任,为老一中学生们安全保驾护航,任阳光雨露侵蚀着!
借问酒家何处有,小童直指街尽头。
久经风霜,广告箱已褪尽原有的颜色,变得斑驳,还记得清最后一次排队拨打一毛钱一分钟的电话是什么时候了吗?
人们都说,看一片地方有没有生机,就要邻里的欢声笑语。然而可笑的是,这被人诟病许久的棚户区,随处是攀谈的邻里老人!而高档小区里,除了业主们见面点头微笑,再也见不到如此和睦的谈笑风生。
5 这里,曾经是都昌人的CBD
老教育局,上次来还是完整的,这次,已被夷为平地,变成临时停车场,地上是一堆水泥块和砖头,被拆后的这块地很空旷,心里却是淡淡的惆怅。
教育局
拆迁前后
都昌镇供销社,建于上世纪,那个年代还没有超市,这种交易平台还归公有,这里有我们日常所需的所有杂货,那时的物价也便宜......而今,里面摆了几张台球桌,有两位年轻人在打桌球,另一边有老人在打纸牌。雨后的阳光洒在地面,太阳还是那一轮太阳,只是时过境迁,进进出出的已不是那帮来这购买日常用品的人群。
中国法务,这该是当年的法院吧,只是这么一栋小楼,比起现在的法院规模,不到它的1/4,而所有的流程和工作都还是在这栋小楼里井然有序地进行,时代飞速前进,建筑也日新月异。
不仔细看,是很难发现这里有个戏厅,招牌已锈蚀,楼上垂下来的蔓藤遮住了一半,当时供周边生活的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如今被装上卷闸门当成仓库。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桌球室,是那个时代告知的风格。80年代的年轻小伙子酷爱打台球,这间桌球室门头很低,老远看只是个简陋的棚子,良久,好似看到一群穿着喇叭裤的小伙子们人手一杆伏在台面认真戳球的样子。
白房子的建设风格在这条颜色深沉的老街中尤为突出,外墙通体刷白,窗棂复古,不知道这是哪个年代的产物,一楼的店面里已少有人来。
6 告别老街,承载着居民对新生活的向往
藏在老街区中的菜园子,一套已被拆除的老房旧址,老人们开出荒来种点菜,她们的欢愉不是年薪百万,她们的幸福不过是餐桌上亲手种出的几颗小菜。老奶奶弯腰摘菜乐在其中的样子就是老街居民们生活的缩影。
有几处已被拆掉的老房,地基上堆满了砖头,大概它们也和房子主人一样眷恋着这片土地,说不出的再见,难离的故土。
站在棚户区的一栋小矮楼前,想象着将来的样子:与现在的老街截然不同的是,日后这里是即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我一边暗自恭喜住户很快要等来这一天,一边感到庆幸,在拆迁之前还留下了这些照片。
7 搬迁后的老街人去楼空,感谢这片土地 这棵树和我理解的枯藤老树非常接近了,也许黄昏也有鸟儿来歌唱吧,它的枝干顺利的攀附在两旁的屋顶,仿佛和这片居民楼已融为一体。
△枯藤
人去楼空的棚户区,孤寂而凄凉。满是被抛弃的样子,然而我相信每间屋的背后,都是一部独幕剧 。山中人不留恋,山外人不舍得。
主人已搬离,门前只剩一根根的电线散落.....
老街小楼,一地繁杂,透过窗子看到树叶新生的枝头。紧闭的木门,锁住了一堆搬家公司的牛皮广告,也锁住了,过去的日子。
老街,听我说, 拆迁能拆掉的是建筑, 拆不掉的是你曾有的辉煌和记忆。 老街,听我说, 虽然我不曾见证过你荣耀的过去, 但希望在你即将成为新城之前, 用这50张照片, 替你、替曾在你这儿生活的人们, 记录下这些即将消逝的美好。
老街陪我们一起长大, 期待未来它的蜕变! 你呢,有什么要对老街说的吗? 我们在留言区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