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都昌老篾匠,一门将要消失的老手艺!
都昌县苏山乡苏山村委会袁如岗湾村的老人袁旦初今年70岁,50多年来一直靠自己的双手编制竹椅、竹篓、竹筛、竹篮、龙灯等篾具,他就是靠篾匠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
在袁旦初小的时候,家里非常困难,为了养活自己,就学了篾匠,由于手艺好,他还曾经被苏山工厂聘请干活。但着时代的发展,塑料制品的出现,篾制品几乎被淘汰。
篾匠有一套属于他们的基本功: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样样都得练得扎实。对于天分好的学徒来说,“三年学出师”已经很不错了。袁旦初说:“虽然做篾匠收入不高,现在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但是干了五十多年,对它有感情了,所以一直没放弃这门手艺,也打算一直做下去。”
篾匠属“鲁班行”,供奉鲁班为祖师。民间传说篾匠这一行是鲁班的师兄张班发明创造的。张班的木匠技艺不如鲁班,却心灵手巧,能用竹子编制出各种日用物件。由于张班背离从师所学,搞起竹艺,便算作“偏门”,所以在江湖行帮中,篾匠地位就低于木匠。
篾匠们对张班十分敬重,将他与鲁班并列祭祀,尊称为“张、鲁祖师”。传说张班编了张竹席,鲁班便安上四条木腿,成了桌子,于是世人都夸鲁班的手艺好,而冷落了张班。张班便找鲁班评理:“你改做桌子可以,但名称还得按我原来的‘席’叫!”因此,古往今来设宴请客时叫人落座,均称“入席”。(袁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