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人,还记得手工布鞋吗?你多久没穿过了...
一双母亲纳的布鞋伴随我度过整个童年一针一线,外观不华美、也不是很耐穿,但是千层底里面缝满了爱!提起布鞋,现在的孩子一定很陌生,因为他们所穿的鞋子,都是商场选购或是网上淘来的,省事、省时、省力,极为方便!
但是,一双布鞋对于我来说,却十分熟悉,印象根深蒂固。从小就是穿着母亲一针一线纳出来的布鞋长大的
它曾伴我走过了如梦似幻的孩提时代,所以母亲纳的那一双双布鞋,是裹住脚心的温暖,挥之不去的绵柔。
出生于60-80年代的农村人,记忆里只有贫困,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家庭里,贫穷一直啃噬着每一个人的幼小心灵
那时候,正因为贫穷,农村里缺衣少粮,大多数孩子买不起胶鞋,大都是轮换穿着兄弟姐妹们的旧衣服度过四季
有的衣服穿得实在太旧了,白天要干活的母亲,便利用晚上及农闲时间,把一些不能穿的烂衣服洗净、撕开、剪鞋样、打浆糊、打褙子、搓麻线、用来做鞋了。
记忆里的小时候冬闲时节,乡下各个村庄庭院白天里常见七大姑、八大姨们个个拿着做鞋工具,三三两两地坐在太阳底下,叽叽喳喳地边聊家常,边纳鞋底,小孩们便在旁边玩耍,甚是欢喜
晚上,有的还围坐在火盆旁,煤油灯下,一直做到夜深人静。她们所做的布鞋有给家人做的,也有给亲戚朋友做的,还有村民们互相帮忙做的
做好一双手工布鞋必须经过十几道复杂的工序,慢工出细活,做一双鞋短则三天,长则得一星期。
正如孟郊的《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一双布鞋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用爱缝制出来的
剪鞋样 打浆糊
各式各样的鞋样
打浆糊 布鞋的记忆
制作浆糊也是一门学问。先把面粉放在铝制或铁制的容器里,加入热水,把面粉打湿,然后放到火炉上加热,不停地搅拌,直至成糊状。在制作过程中浆糊很容易烧焦,所以需要把握好加热时间。
做“千层底”
紧接着就是制做“千层底”了,这是布鞋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根据剪好的硬纸板的模型,将旧的布条、床单以及破旧夏衣也剪成一片一片与模型大小一致的千层底。接着便是进行填制的过程,涂一层浆糊铺一层裁剪好的布面,直至鞋底厚度到达一定程度。然后将粘贴好的鞋底用石头和木板压制12个小时,放置于通风口晾干。
纳鞋底儿
纳鞋底必备“四大神器”,你都认识吗?
一针一线,千般讲究
捶打让鞋底更平展纳鞋底的过程需要整整一个星期。将“顶针”套在食指上,一边用锥针对鞋底进行钻孔,一边用穿好线的针头进行缝制。此时村里的妇女会借此三五成群地到一户人家去串门,大家围坐在一起,一面闲话家常,一面纳鞋底,鞋底缝制好后,将布鞋放置干燥处晾2~3天。
上鞋面
鞋 面鞋底子纳完后,就要开始做鞋帮。做出女孩子喜欢的样式,做出小孩子喜欢的图案。鞋面是用很多层布做的,棉鞋就再填上棉絮等,一般表面的布是新布,里面的夹层也都是旧衣服裁出来的。鞋帮剪好,包上白布边,再一针一针缝到鞋底上,鞋子就算做好了。
厚实的布鞋
娇俏的女鞋
以往过年的时候最期待的就是穿上新衣服、新鞋子。而现代人过年不太拘泥于形式,因而也导致现在的年味也越来越淡。
在以前,不管穿不穿新衣服,但是过年的时候总要穿上母亲新纳的布鞋。现在,虽然从市场上可以买到格式各样的布鞋,但是永远比不上母亲花了个把月的时间一针一线纳起的。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因为那是母亲纳在鞋底的爱。
愿都昌的游子们,不要忘记那双妈妈为你连夜赶制的千层底,不要忘记人生路上要稳当踏实才能走出一条坦途
鞋底上密密麻麻的针脚,是深深母爱…
你想要一双这样的手工布鞋吗?你与布鞋有着哪些不一样故事?可以在留言处写下来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