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7-12-11 14:28:54

都昌豆折—传统工艺特色美食,主产于大港盐田一带


  豆折的(有叫豆粑的,有叫豆丝的,还有叫豆糕的)但用料各有不同,但荞麦豆折盛产于都昌各乡镇,都昌人用大米和荞麦研磨成浆,然后文火煎制,再折叠成条状,经过一天的凉晒,再切成复杂的回形针状(也可以手撕),然后经过阳光晒干,可在常温下保存一年时间。


      新鲜热的可以沾到豆腐酱、辣椒酱,晒干后可以保存到农忙时节炒着吃,更可以像面条一样煮着吃,相信都昌老乡都吃过这种都昌美食。

       不仅仅是因为豆折它是一种美食,更重要的事它深深地烙上了乡土印记。

      豆折本身像一张面膜样,圆形且白色,刚切开的豆折有点像河粉,又白又软,晒干后变成了灰色,而且很干燥,有点像市场上卖的红薯粉。但吃起来跟红薯粉完全不一样,做起来很方便,所以适合繁忙的生活节奏,而味道比面条更好吃营养更丰富。跟面条相比,豆折更细腻耐嚼,加入适量的蔬菜一起,更是色香味俱全。

      豆折历史悠久,古时人们在秋收后农闲时趁天晴制作,某些地方集中到中秋节那天团聚时节制作,主要是为了寒冷的冬天做早餐和晚餐方便。可强筋骨、驱寒意,能预防便秘和心脑管疾病。现在许多人为了尝鲜,做豆折就不分季节,将制作豆折的目的也改变了。



   做“豆折”工序多、挺讲究、很麻烦的。首先,要筹备松针。“豆折”是用火煎的,这火要时大时小,火势不始终如一,

   为此,先人们从实 践中总结出干枯了松针是最好的柴火——要大火时,塞上一把松叶进灶,火立马上来了;等到要小火时,那松叶刚好燃尽。

   其次,要选好原料。“豆折”所需原料为荞麦和大米,并且都要新鲜为好。荞麦去壳后,磨成粉备用。大米要用晚稻的,晚米比早稻米软和点,有弹性些;要用籼米不能用糯米,糯米粘性太强,太糍。

      先用清水淘洗大米,再将大米放于桶中,往桶内加水,水面刚好漫过大米,浸泡8至10小时后将米磨成浆。接着以5斤干荞麦粉兑10斤干大米的比例往米浆中兑入荞麦粉,再予以充分搅拌,搅拌成稀稠适中的混合浆了。


       在煎制时,要安排一人专门烧火,一人煎制,一人卷叠。烧火的人就只管一心一意地司火,要依据煎制人的进程而适时调整火的大小。

      煎制人要求手脚麻利,会使用二口铁锅。司火人将二口锅都烧热来,煎制人先往一口锅内倒入一勺混合浆,再用蚌壳把浆荡开来,荡成圆形的,厚薄均匀的一大块;

       再用锅盖盖住,接着往第二口锅内倒入一勺混合浆,用蚌壳荡,荡好后马上用第一口锅的锅盖去盖第二口锅;

      然后用扇子往第一口锅内轻轻扇,“豆折”角会被扇起一些,接着用另一只手捏住角轻轻往上掀,

   用扇子顺势托住,将“豆折”平放在一个大晒筐内,随后煎制人会用一个用棕叶做的小帚蘸点香油擦拭一下第一口锅,倒入浆并荡好后就要取第二口锅内的“豆折”了。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都昌豆折—传统工艺特色美食,主产于大港盐田一带